中国张掖网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新浪微博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张掖网 >> 2018专题 >> 脱贫攻坚奔小康 甘州区下足“绣花”真功夫 念好“精准”扶贫经 来源:中国张掖网    2018年03月18日 09:52

  注重输血造血持续加大脱贫产业培育

  “我现在养着7头黄白花牛,一年卖上两三头,能赚1.8万元左右。”日前,家住甘州区甘浚镇东寺村二社的石伟,一边喂牛一边向记者介绍说。

  今年43岁的石伟家里有7亩地4口人,由于父母久病缠身,女儿上学花费巨大,家庭的重担全压在他一个人身上。2014年,石伟被列为甘浚镇东寺村的精准扶贫户。

  甘浚镇东寺村党支部书记毛守龙告诉记者,像石伟这样的精准扶贫户,东寺村共有18户50人,2014年底全部列入精准扶贫帮扶范围内,至2015年底已基本实现当年脱贫,目前计划用两年时间巩固脱贫成果,一年时间提高脱贫质量。近几年,东寺村投资135万元,新建60㎡以上的高标准暖棚圈舍150座;投资18万元新建60立方米的青贮氨化窖150座(每立方补助20元);总投资29.7万元实施“投母还羔”及母牛投放项目,其中“投母还羔”项目投资2.7万元,对精准扶贫户户均投放多胎母羊2只;投资27万元,为18户精准扶贫户户均投放1头怀胎7月龄左右的母牛。

  “现在我的收入大头主要靠养殖,给我帮扶的1头牛现在已经扩大到7头了。”石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年种地的收入有7000多元,养牛收入有1.8万元左右,外出务工能赚8000多元,再加上其他,收入水平比以前大大提升了呢。”

  开展精准扶贫,产业培育是核心。只有将“输血”转为“造血”,才能增强群众发展的内生动力,让他们从此远离贫困。近年来,甘州区牢固树立“抓扶贫先抓产业、抓产业必抓到底”的理念,把培育富民产业摆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首位,每村每年平均投放扶贫产业培育资金100万元,在12个贫困村组建农业专业合作社78个,建设电子商务服务站12个,68%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产业化经营,建成2万亩玉米、1万亩杂粮、1万亩中药材、10万只肉羊基地,农业特色产业成为贫困村经济增长、农户增收的主引擎。同时,筛选产业链条长、带动能力强的24个涉农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对口帮扶贫困村,采取投母还羔、保底收购、入股分红等方式,帮助贫困村培育优势产业、提升发展层次、加快脱贫步伐。

  完善基础设施增强贫困人口内生动力

  看着自家新修建装修的住宅,笔直的水泥路,整齐的太阳能路灯,新修的文化广场、健身广场……石虎对记者说:“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日子已经不见了,我们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啊。”

  石虎是东寺村二社的精准扶贫户,前年搬进了新修建的房子。“我家以前的房子还是80年代修建的,经常漏雨,人住着也不安全。列入精准扶贫户后,政府补助了3万元的危房改造资金,我又借了点钱,就把房子修起来了。”

  近几年,甘州区修编完成贫困村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水利配套、乡村道路、住房改造等规划,以规划引领精准扶贫。整合资金,加大投入,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累计完成危旧房改造2227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98户,危房改造率达100%;实施土地整理项目1.74万亩、高效节水7010亩,建设渠道37公里,敷设低压管网62公里;新建大满、安阳、花寨等贫困村道路44公里,实现了贫困村通社道路全覆盖;安排项目资金4500万元,实施安全饮水工程,改造输水管网150公里,彻底改变了人畜同饮涝坝水的局面。

  “生活环境水平和质量的提升,也树立了我向往美好生活的信心啊。”新房子修起来了,女儿上大学了,石虎的生活欣欣向荣。说起以后的打算,石虎高兴地说:“现在房子款还欠1万元左右,我年收入能有5万元。我打算让媳妇种地的同时,养点鸡搞搞养殖,再提升一下收入水平嘛。”

  精准扶贫开展以来,甘州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扶贫攻坚决策部署,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不断配套完善基础设施、积极培育壮大富民产业、健全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凝聚帮扶力量,因村因户施策,全力以赴补短板,脱贫攻坚取得了显著成效,贫困乡村脱贫增收步伐明显加快。到2017年底,全区扶贫对象人均纯收入达到9364元,贫困村总数由12个减少到2个,贫困人口脱贫141户449人,未脱贫215户688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2%。(白玉辉)

 

 

编辑: 邢琪琦

最新相关新闻

张掖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