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张掖网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新浪微博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张掖网 >> 新闻中心 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情怀 来源:经济日报    2018年02月24日 08:50

原标题: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大爱无疆、心系苍生的博大情怀,怀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殷殷初心和崇高使命,引领全党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情结之深与思想之妙,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情到深处自然而然的思想流露,既反映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科学内涵,又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深情厚意。

  植根人民拥抱大地历练铸就的大爱深情

  ●在体验群众疾苦中萌生人民情怀●在地方治理实践中增进人民情怀

  ●在革命家风传承中升华人民情怀●在担当崇高使命中彰显人民情怀

  诗人艾青有一名言:“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人民的土地,为深沉的爱提供着最丰厚的精神营养。人民情怀,只有植根人民的沃土才是真诚而醇厚的。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情怀,深扎于人民的大地。梁家河、正定、宁德……串串足印,串起不同的地名,贯通着同样的大爱深情。40多年来,从一个生产大队的党支部书记,到一个泱泱大国的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历经村、县、地、市、省直至中央等多层级领导岗位,历练铸就了淳厚博大的人民情怀。

  在体验群众疾苦中萌生人民情怀。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情怀,是在陕北七年知青岁月中播种发芽的。那时的青年习近平,把自己看作黄土地的一部分,脚踏实地扎根基层,与纯朴的乡亲朝夕相处、同甘共苦、摸爬滚打,建立起了同人民的血肉联系,从群众中汲取了深厚的精神力量,实现了从迷惘、彷徨到充满自信的转变,实现了从不懂基层到了解实际的转变。习近平同志曾说,陕北七年生活最大的收获有两点,其中之一就是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他这样坦陈,在他的一生中,对他帮助最大的“一是革命老前辈,一是我那陕北的老乡们”。2015年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回延川县梁家河看望父老乡亲时,深情地说:当年我离开梁家河,人虽然走了,但是心还留在这里。那时候我就想,今后如果有条件有机会从政,就要做一些为老百姓办好事的工作。完全可以说,在梁家河时,“人民”二字已铭刻在习近平的内心深处,“为群众做实事”的信念笃定地扎根心底。一心只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爱民为民情怀,在“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历练中孕育,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有了人民大地的坚实依托。

  在地方治理实践中增进人民情怀。根深方能叶茂。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长期扎根人民、深接“地气”的思想。从1982年到河北省正定县任职算起,习近平有20多年的地方从政经历,这20多年也是他人民情怀不断培育和增长的20多年,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孕育形成的20多年。习近平回忆在正定下乡调研时指出:“当年的那种情景,我历历在目。虽然辛苦一点,但确实摸清了情况,同基层干部和老百姓拉近了距离、增进了感情。当县委书记以后,全县200多个村子我都走遍了。”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推行“四下基层”作风,强调“弱鸟先飞”意识,提倡“滴水穿石”精神,提出“真扶贫、扶真贫”,推动解决“茅草房”和“连家船”问题。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针对当时欠发达地区发展滞后和仍有大量贫困人口的问题,提出“努力使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成为全省经济新的增长点”等战略要求,强调“现代化建设不能留盲区死角,实现全面小康一个乡镇也不能掉队”。这些话语,直击灵魂、震撼心魄,是习近平同志人民情怀的真切流露。

  在革命家风传承中升华人民情怀。习近平同志的人民情怀,既来源于长期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的锤炼,也来源于革命家庭家风家教的熏陶和濡染。习仲勋同志心中始终装着人民,终生践行群众路线。在陕甘宁边区工作时,他说:“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这一面。”在参加新中国成立50周年大典时,习仲勋动情地说:“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习仲勋同志的人民情怀,直接而又纯粹地传到了习近平同志身上。2001年10月15日,习仲勋同志88周岁米寿。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因公务繁忙不能脱身,于是给父亲写了一封饱含深情的拜寿信。信中,习近平从学习做人、学习做事、学习对共产主义信仰的执着追求、学习赤子情怀、学习简朴生活等方面,褒赞父亲的高尚品质。在信的末尾,习近平写道:“这是一个堪称楷模的老布尔什维克和共产党人的家风。这样的好家风应世代相传。”习仲勋听完来信后,动容地说,“为人民服务,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从习仲勋到习近平躬身践行的习氏家风中,人们能够看到居于正中的“人民”二字。从习仲勋到习近平的人民情怀中,人们能够真切领悟到这样的真理:人民是我们党的根基所在、血脉所在、力量所在。

  在担当崇高使命中彰显人民情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实践中走向成熟,鲜明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立场和价值内核,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情怀。五年多来,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治国理政的全部实践,贯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引领人民在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中走进新时代。其间,党和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极不平凡经历和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表明,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情怀是真挚的情怀,是经受住了历史和人民检验的情怀。面对党内、国内、军内存在的突出矛盾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情怀不打折扣、不搞变通,他坦言:“不是没有掂量过。但我们认准了党的宗旨使命,认准了人民的期待。”“掂量”这个关键词,道出了总书记纠治突出矛盾问题的原动力和深层考量,那就是人民!五年多来,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不惧风险、挺身亮剑,敢于向固化的利益藩篱宣战,敢于触碰党内国内军内盘根错节的矛盾问题,敢于大刀阔斧革除沉疴流弊,敢于刀口向内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正在于他内心深处始终把民心作为党执政的最大根据地,作为最大的政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人民把权力交给我们,我们就必须以身许党许国、报党报国,该做的事就要做,该得罪的人就得得罪。不得罪腐败分子,就必然会辜负党、得罪人民。”其担当之精神、为民之情怀,赫然凸显。

  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充分表达

  ●全心全意为民●念兹在兹忧民●贴心交心亲民●诚心诚意敬民●公平公正惠民

  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情怀,饱满深厚,隽永悠长,是为民、忧民、亲民、敬民、惠民情怀的集大成。这些情怀,归根到底是中国共产党根本宗旨和初心使命在情感上的体现。反过来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则是人民情怀在思想理论上的充分表达。

  全心全意为民。为民,是习近平总书记人民情怀的核心价值。邓小平同志曾深刻指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是把人民群众当作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觉地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可以说,离开了为民,中国共产党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深谙为民之重要,始终把为民作为治国理政的价值旨归。2012年11月15日,刚刚当选总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明确宣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从此走上了引领全党全面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壮阔征程。2014年2月,他在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主持人采访时说:“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五年多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政治立场,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比如,在全面深化改革这个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遇到关系复杂、牵涉面广、矛盾突出的改革,要及时深入了解群众实际生活情况怎么样,群众诉求是什么,改革能给群众带来的利益有多少,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思路、制定举措、推进落实。

  念兹在兹忧民。忧民,是习近平总书记人民情怀的情感先导。正因为忧人民之所忧、想人民之所想,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全部实践活动才能聚焦人民的福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全部理论观点才能说到人民的心坎上,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情怀才能具备感召人心的强大力量。五年多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深切了解群众所思所想,确保治国理政实践始终围绕民心民意来展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是什么?是食品安不安全、暖气热不热、雾霾能不能少一点、河湖能不能清一点、垃圾焚烧能不能不有损健康、养老服务顺不顺心、能不能租得起或买得起住房,等等。相对于增长速度高一点还是低一点,这些问题更受人民群众关注。如果只实现了增长目标,而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没有进展,即使到时候我们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人民群众也不会认同。他强调: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各级领导干部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

  贴心交心亲民。亲民,是习近平总书记人民情怀的直接体现。在总书记的内心深处,最牵挂的是人民,心贴得最紧的是人民。他这样强调:“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五年多来,习近平总书记继续保持着过去长期养成的深入基层考察调研的习惯,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真心聆听人民心声。无论是生机盎然、万物生长的春季,还是暑气逼人、骄阳似火的夏季;无论是橙黄橘绿、硕果累累的秋季,还是天寒地冻、白雪皑皑的冬季,人们总能看到习近平总书记深入群众的身影。每到一地,凡是百姓关心的事,他都一一察看过问;凡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他都重点调研谋划。调研全程,习近平总书记没有任何官气和架子,体现了平易近人的亲民作风。在河北调研时吃大盆菜,在芦山地震灾区住临时板房,自己掏钱为梁家河的乡亲们购买年货……点点滴滴,都是习近平总书记人民情怀的真实注解。

  诚心诚意敬民。敬民,是习近平总书记人民情怀的根本支撑。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内心深处,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在贫困户张成德家中,女主人对习近平说,总书记给全国人民当家当得好,老百姓感到很幸福。习近平这样回应:我们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包括我在内,所有领导干部都是人民勤务员。在广东考察工作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必须始终牢记宗旨、牢记责任,自觉把权力行使的过程作为为人民服务的过程,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做到为民用权、公正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领导不是百事通,不是万能的。要做群众的先生,先做群众的学生。领导干部要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多同群众交朋友,多向群众请教。要真正悟透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正因为始终把人民当作国家的主人来敬畏,当作真正的英雄来学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着眼人民的美好生活向往举旗定向、谋篇布局,始终依靠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攻坚克难、强基固本,使一切积极因素竞相迸发其能量,一切有利于造福人民的源泉充分涌流,开创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公平公正惠民。惠民,是习近平总书记人民情怀的根本指向。无论是为民、忧民,还是亲民、敬民,最终都要落实到惠民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这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惠民,必须坚持公平正义,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五年多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作为重要任务来推进,把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来把握,把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来指导,把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作为坚决守住的底线来运筹,把人民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来谋划,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使公平正义的阳光普照神州大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全面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情怀

  ●始终心系人民●践行群众路线●敢于为民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情怀,为各级领导干部立起了高山仰止的时代高峰,树起了为官做人的精神旗帜。在思想理论上,领导干部要自觉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看齐;在内心情感上,要自觉向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情怀看齐,使自己的从政行为始终与中央合拍、与民心共鸣。

  像习近平总书记那样始终心系人民。人民情怀,源于内心,扎根内心。培塑人民情怀,始终离不开内心深处的修炼。领导干部手中掌握着权力,极易成为香风毒雾侵蚀的对象、酒绿灯红影响的对象、糖衣炮弹袭击的对象、金钱美色引诱的对象、利益集团围猎的对象,如果人民情怀不深厚、不坚定,宗旨意识树得不牢,就极易在从政路上败下阵来。习近平从政几十年来,始终一尘不染,对人民群众的感情比金坚、比海深。领导干部应当每日三省吾身,时常把人民群众供在心中敬一敬,把人民利益的标尺放在心中量一量,有错改之,无则加勉,勤修不辍。要把思想建设作为党的基础性建设,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当作共产党人的“心学”来修好,牢记党的宗旨,更加自觉地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幸福。

  像习近平总书记那样践行群众路线。人民情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心行统一的人民情怀,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人民情怀。把人民情怀落实到行动上,就是要像习近平总书记那样,坚定不移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要坚决纠正那种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不愿走群众路线,自以为比群众高明、不屑走群众路线,深陷于文山会海和迎来送往之中、不易走群众路线,缺乏基层锻炼、不会走群众路线等不良倾向,切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调查了解情况。既要调查机关,又要调查基层;既要调查干部,又要调查群众;既要解剖典型,又要了解全局;既要到工作局面好和先进的地方去总结经验,又要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研究问题。基层、群众、重要典型和困难的地方,应成为调研重点,要花更多时间去了解和研究。尤其对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更要主动调研,抓住不放,真正听到实话、察到实情、获得真知、收到实效。

  像习近平总书记那样敢于为民担当。能否为民担当,是检验人民情怀的试金石。真正为民担当,才能打通改革发展实践的中梗阻,把为民惠民落到实处。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政实践,立起了为民担当的典范。领导干部要坚决摒弃遇到矛盾绕着走、遇到群众诉求躲着行,工作拈轻怕重、岗位挑肥拣瘦,面对名利又争又抢、出了问题上推下卸等“保身哲学”,自觉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要求,坚持党的原则第一、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敢于旗帜鲜明,敢于较真碰硬,对工作任劳任怨、尽心竭力、善始善终、善作善成;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通过为民担当,以自己最大的智慧、力量、心血,做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业绩。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编辑: 杨红丽

最新相关新闻

张掖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