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张掖网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新浪微博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张掖网 >> 要闻 十八大以来山丹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来源:中国张掖网    2017年08月18日 09:22

众志成城决战脱贫攻坚

——十八大以来山丹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杨建刚

  近年来,山丹县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紧紧围绕“六个精准”的工作要求,紧盯“1+17”精准扶贫方案落地,组织动员全县各级各部门、各行业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扶贫工作,着力加强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贫困群众脱贫能力,培育和发展特色主导产业,脱贫攻坚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全县建档立卡扶贫对象由2013年的4587户14200人减少到现在的546户1416人,贫困发生率从9.29%下降至0.92%,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655元增加到5550元。

突出资源整合增效益

  “要不是党的好政策,我做梦都想不到能住上这么漂亮的房子。”老军乡潘庄村村民徐福德心怀感激地说。潘庄村在整村推进扶贫攻坚中,全村144户农户都盖起了新房子,搬出了“穷窝窝”。潘庄村的变化,仅仅是该县扶贫攻坚的一个缩影。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开展以来,该县紧紧围绕精准扶贫这个“一号工程”常抓不懈,紧盯我市提出的“当年整村脱贫、两年巩固提高、三年进入小康”目标,拓展“1236”扶贫攻坚行动,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意见》,“1+17”精准扶贫方案全面落地。同时,按照“一个集中”“三个统一”“五个不变”的原则,统筹整合有效资源,打好精准扶贫组合拳,不断巩固提升脱贫成果。5年来,统筹整合资金1.9亿元投入脱贫攻坚,各行业各部门项目资金支出用于贫困村比例达12.14%;县级投入专项财政资金4020万元,县级项目资金支出用于贫困对象比例达15.58%。资金最大限度向13个贫困村倾斜,重点用于水、电、路、渠、房等基础设施和产业培育、技能培训、公共服务等方面;争取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资金9053.21万元,全县11个安置点共落实搬迁贫困户441户1516人。

培育富民产业增收入

  霍城镇西坡村发展双孢菇、香菇栽培,采取“大户示范、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参与”的模式,引导群众脱贫致富;大马营镇中河村依托靠近焉支山景区优势发展旅游服务业,并协调安置20名贫困村民到景区打扫环境卫生,拓宽村民就业渠道;陈户镇范营村选址修建养殖场搞集中养殖,成立养殖合作社让贫困群众抱团发展……

  立足贫困村资源禀赋和地域特点,该县围绕马铃薯、肉羊、劳务等主导产业,全面推广“村抓一项特色产业、户建一座种养棚圈,人学一门致富技能,户均输出一个劳动力”的“四个一”扶贫模式,帮助贫困户自力更生发展富民产业,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两后生”就业指导培训等,推动电子商务向贫困村、贫困户延伸,帮助贫困家庭成员提高创业能力,千方百计增加贫困群众收入。至目前,全县13个贫困村共流转土地2.97万亩,种植以中药材、制种、优质牧草为主的经济作物5.25万亩,新建养殖小区4处、暖棚羊舍260多间;新建新开、汪庄、西坡产业园3处,建成日光温室37座、钢屋架大棚140座、食用菌大棚38座;建成电商扶贫示范村13个,有效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问题;年输转劳动力8300多人,实现劳务收入1.43亿元。同时,用足用活扶贫贴息贷款,共落实精准扶贫专项贷款1.44亿元,将精准扶贫贷款直接发放给个人,用于自主发展产业,实现脱贫致富。

健全帮扶机制增动力

  该县在精准摸底的基础上,建立零误差信息库,制定“盯到乡、定到村、扶到户”的精准扶贫措施,把各类项目列入精准扶贫专项规划。从群众最盼的水、电、路、渠、医、学等问题入手,基础设施建设,主导产业培育,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主题只有一个:如何帮助贫困群众尽快脱贫致富。

  围绕这个主题,该县全面建立“县级领导指导乡镇,单位结对帮扶到村,干部结对帮扶到户”的结对帮扶机制,整合双联干部、到村任职(挂职)干部、大学生村官和乡镇包村干部68名,组成13个驻村帮扶工作队,到贫困村,长期开展驻村帮扶工作;93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发挥自身优势,开展结对帮扶,助推精准扶贫;从102名技术骨干中遴选26名技术精英,联系指导13个精准扶贫村的产业发展。选派农业、畜牧、林业、水务等方面757名科技能人与全县确定的1026户、3200名精准扶贫对象进行“一对一、一对多”的结对帮扶,解决贫困村和贫困户增收技术难题。目前,全县已构建起政府主导、部门帮带、社会帮扶、多方参与的大扶贫格局。

 

 

编辑: 张玉茹

最新相关新闻

张掖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