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张掖网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新浪微博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张掖网 >> 反邪教 >> 案例警示 【原创】冬至小饭香喷喷 来源:中国张掖网    0 人参与互动 2017年12月28日 15:40

  漫长冬季的悄然降临,原本就是惹人烦恼的。传统节气冬至的骤然而至,无疑给偏远的北国增添了愈加肃杀的冰雪分量。“冬雪雪冬小大寒”,其中的每一个节气每一个字眼,都是严寒与冷冻的象征。

  人们将“冬至”解释为冬的开始,实不为过。就偏远的北国而言,冬至就是“高天滚滚寒流急”的开始,也是数九寒天的开启时日。此后的老天爷,常常打扮成冷冰冰的面孔,显摆出阎王爷的架势,拿捏出一副杀气腾腾的威严,动不动就是大雪纷纷扬扬地飘飘洒洒,骤然间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到处是一片白茫茫的冰雪世界,还能有什么温暖可言啊?正如儿时听大人们念叨的口歌子一样:“头九二九,关门闭手。三九四九,冻破虎口。”至于所说的“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八九,精骨碌娃娃拍屁沟。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的乍寒转暖天象,在这里与其对应的确切时间根本就不合拍的邪乎了。

  就天气的冷暖而言,冬至是冰冷而可怕的节气。但就民间的过冬至节来说,也有其充满诱惑和令人喜欢的传统人文元素。在庄户人的心目中,每一个节气都是神圣而又无法阻挡的。无论多么糟糕的节气,都得谨小慎微地好好过节。因为,饮食原本就是人之大欲。无论过什么样的节日,都得在吃吃喝喝上掂量其轻重。俗话说:“冬至大如年。”过冬至也毫无例外地要吃一顿喷香可口的饭菜,才算是满足了全家人的心愿。就传统习俗而言,冬至要吃馄饨和饺子,而我的家乡普遍吃的是“碎面饭”,也就是现今人们惯称的“小饭”。关于吃小饭的来历,也没有一个确切的传说和动人的故事,并不像吃馄饨和饺子那样是有来头的。不过此时的小饭,制作烹调得比其他任何时候的都要精到好吃多了。

  冬至的小饭,赶得是一个“早”字,常常是在天刚亮就要享用到的。追忆儿时的冬至,伴随着缕缕炊烟,小饭的香味儿就弥漫了整个村落,那种诱人馋人的特殊香味儿,时不时飘荡在眼前,萦绕在脑际,至今都难以忘怀。

  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是在星星还眨眼的凌晨就开始忙碌操作起来了。先是和好面粉,多次反复地搓揉成细腻而柔韧的面团,用干净的粗布裹盖起来自然融合。然后叮叮当当地切肉丁、萝卜丁、洋芋丁、豆腐丁,便当了再准备些粉皮片、面筋片。然后开始擀面,将面擀得薄而匀称后,或用刀纵横切成拇指甲大小的碎面片,或用剪子剪成两头小中间大的小鱼面,或用木梳跐成蛆形状的蛆牙面,遍布在案板上晾晒定型。然后再立马烧锅添油,将切好的肉丁连同各类调料放到热锅里炒烂。等肉丁快熟后,将备好的萝卜丁、洋芋丁、豆腐丁放到锅里与肉丁一块儿炖熟上色。然后再把锅里的肉丁等主料搲出来,将烧好的开水填到锅里,才开始往滚滚的锅里下碎面、剪鱼面、蛆牙面。锅里的水在撒欢地翻滚,大小面点像戏水的鱼儿一样跟着水波欢快地跳舞,加之氤氲蒸腾的热气的烘托,小而土气的锅台也就显得壮观阔大了许多。等面煮熟后,立马将烹调好的肉丁、萝卜丁、洋芋丁、豆腐丁放到锅里,与面点烩在一起,并佐之以葱花、芫荽等小菜,一锅香喷喷、油汪汪、热腾腾的冬至小饭就可以供全家人饱餐享用了。常常是让急着上学的学童先享用,哥哥姐姐们便分别端上热腾腾的饭碗送到爷爷和亲房邻舍家里供大伙儿品尝品尝。同样的,堂哥堂姐们也都纷纷端着热腾腾的小饭到我们家里供我们尝尝鲜。虽然是一碗平平常常的小饭,但各家有各家的特色,各家有各家的味道,各家有各家的情谊。等家里的老少都吃过后,忙碌了半夜的母亲才开始分享自己的劳动果实呢。最忙碌的人反而受用的最迟,人世间也就只有伟大而慈爱的母亲才会这样“傻”啊!

  冬至的碎面小饭,享用的是一种亲情,一种大家庭的温暖,一种邻里之间的和睦交往和彼此之间牵牵挂挂的友情。记得有一年,忙忙碌碌的母亲生病了,眼看要过冬至了,母亲还是病体难支,给家里做不上一顿拿手的冬至小饭了。加之父亲在外劳作,多日不归,家里也没有买上点肉筋,对锅头和烹调技术较陌生的姐姐就对对凑凑地做了顿素小饭,算是勉勉强强地过了个冬至节。还在上小学的我,吃不到母亲亲手做的香喷喷的肉小饭,心里老是觉得空落落的。上学路上,同行的伙伴都在夸赞着各自冬至小饭的味道,喜悦之情常常溢于言表,还真叫人羡慕一大阵儿呢。

  有道是:“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冬至尽管是寒冷至极的代名词,但冬至过后的夜短昼长,却是不争的事实。冬至的不期而至,就意味着温暖的春天也就尾随而至了。(王振武)

 

 

编辑: 杨红丽

最新相关新闻

我要评论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张掖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