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张掖网  >  专题  >  精准扶贫  >  图片新闻

破解甘肃精准扶贫的“密码”

2015年12月08日 09:19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昔日“苦甲天下”的甘肃,30多年来扶贫成果也“傲甲一方”,上千万人拔穷根,一方水土养活了一方人。温饱不易,脱贫亦难,而要让一方水土如今富裕一方人,实现小康,更是谈何容易?

  1994年,大旱,徐粉琴家里打下的麦子折合成钱,只值162元。为找“活路”,她第一次出远门,到新疆闯荡。如今,为寻一条富路,41岁的徐粉琴回到家乡甘肃环县,从县里的“草根MBA”班上,学会了做特色羊羔肉,有了“我要当老板”的自信,又获得一笔4万元的小额贴息贷款。她的农家小餐馆名叫“志成”,寓意有志者事竟成。

  从找“活路”到寻富路,与命运抗争的,岂止徐粉琴一个。

  众所周知,扶贫剩下的“硬骨头”越往后越难啃,但最近3年,甘肃省年均减贫140万人,反而进入历史上减贫最快的时期。这其中蕴含着什么“脱贫密码”?到2020年,甘肃能不能不拖后腿,交出一份合格的扶贫答卷?

   ●资源和力量向贫困地区聚集●

  布楞沟村,一个东乡族语意为“崖边”的小山村,甘肃省东乡县的众多贫困村庄之一:

  10多年前,村民马瓦给盖房时不小心摔落在地,昏迷不醒。7个壮汉抬着他,花了两个多小时,才从沟底爬到山顶公路上拦到一辆顺路车。3年前,记者初访布楞沟村,全村人眼中的“首富”,是中过40万元彩票的老人马尔萨。老党员马义布家的低矮土坯房里,床单只盖住半面炕。

  但如今,布楞沟村水入户,路变宽,羊变多,房变新,全村公认的新首富是马达武,靠的是养羊1800多只。一所小学红旗招展,精致的教学楼和校园里绿色的塑胶小操场,非常醒目。这个苦旱少雨、人口超过理论承载量9倍的地方,今年整体脱贫。

  从“崖边”村到脱贫村,是超常规的“攻坚拔寨”和更精准的扶贫投入。68户群众用的自来水,是东乡县中西部农村人饮安全工程的惠赐。长达20多公里的水泥路,是由对口帮扶东乡县的中国石化捐资2000多万元兴建的。村民们规模养羊的第一桶金,是妇女小额贴息贷款、双联惠农贷款等。全村3年来扶贫资金投入超过4000万元,还有“双联”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队、县乡扶贫干部、对口帮扶企业等谋士、智囊,倾其所有策划、筹谋。

  啃“硬骨头”难度大,决心和力度更大。像布楞沟这样,整个甘肃都在最大程度地集聚资源和力量,向贫困地区和扶贫对象聚合。

  干部力量向贫困村聚集。2012年起,甘肃派出1.5万个单位的47万余名干部“联村联户”,与1.56万个贫困村的67.1万户贫困户结对子,不脱贫、不达小康不脱钩。今年,甘肃继续整合双联干部、挂职“村官”、大学生“村官”和乡镇包村干部,6220个贫困村重组驻村工作队,同时选派1099名得力干部到贫困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穷之因越联越清晰,富之策越联越精准,党员干部的先锋引领作用和基层组织的堡垒保障作用得到空前加强。

  资金投入向贫困地区聚集。2013年,“1236”扶贫攻坚行动,投融资并举,一揽子改善基础设施、培育富民产业、实施异地搬迁、加强金融支撑、保障公共服务、提升农民能力素质,力求“六大突破”。今年,“六大突破”进一步细分为一纲十七目,集成创新为甘肃“1+17”精准扶贫方案。它意味着,从现在起到2020年,甘肃省级财政要把1563亿元投向扶贫。如果按人均折算,每个贫困人口每年6200余元。资金的大规模整合与倾斜投入,正在改变过去甘肃扶贫到处愁钱不够的窘境,如何把钱花精准、出效益成为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新课题。

  政策机制保障向扶贫聚集。巨大投入配上精准“滴灌”,扶贫效益才会更高。自“双联”探索逐户因村施策后,“1+17”从对象、目标、内容、方式、考评、保障等6个方面架设“保障”网,从饮水、动力电、交通、易地搬迁、富民产业、教育、卫生、文化、小额信贷、劳动力培训、电商、生态、人才支持等17个方面架设“滴灌”网,6220个驻村帮扶工作队贴身防止跑冒滴漏。贫困户的获得感大大增强,可贷到小额贴息贷款,获得免费技能培训,看病报销比更高,孩子上幼儿园和中高职有系列免费,等等。低保标准也大幅提高,失去自我发展能力的特困户,可政策性脱贫。政策机制的保障犹如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扶贫攻坚战,攻的是硬骨头,拼的是硬保障。

  山上引来洮河水,砖混房替换土坯房,贴息贷款圆了养牛的愿望,通渭县马营镇回岔村贫困户张雄如说,今年三喜临门。而在县委书记令续鹏看来,还有一喜,干部走“穷亲”更勤,和百姓更亲了。

  甘肃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组合拳,四年来,一拳紧接一拳,不断集成创新,可谓拳拳到位、虎虎生风。

   ●干部紧迫感催生扶贫新增量●

  核桃书记、苹果县长……近两年,陇南市一批“县官”玩手机、爱触网。其中,成县县委书记李祥因网上叫卖核桃出名,而礼县副县长、“80后”潘喆,发动一批农村“90后”搞电商,卖火了苹果。

  “互联网正在把贫困地区的万山阻隔,变成虚拟世界的近在咫尺”。陇南干部的言谈,透露出政绩观的转变:电商扶贫给当地不会带来多少固定资产投资和财税收入,却昭示着群众增收的新可能性。

  精准扶贫正在带动整个甘肃贫困地区的党委、政府的主要精力与心思在变,干部状态与作风也在变。

  2013年到2015年,甘肃省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带队,三年里进行了两次长达三个月的扶贫大调研。仅2015年,在扶贫大调研的基础上,甘肃先后召开9次省委常委会、2次省委财经领导小组会和7次省委改革领导小组会,深入研究扶贫对策;同时召开党外人士和“两代表一委员”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建议。从今年8月至11月,甘肃省委已分层次、分类型召开了双联助推、驻村工作队落实、基层党组织保障等8个现场会。

  “从自己做起,带头把精力和心思聚焦到扶贫攻坚大决战上。”甘肃省委书记王三运说。

  前所未有的深入调查与深入研究,为的是将贫困之因把脉更精准,扶贫之策谋划更精准。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财政增收放缓,环境约束收紧,全省还有417万人要脱贫,减贫速度不能降。必须对照“四个全面”,从改革创新中寻找扶贫增量。

  “不摘帽子,就让位子”。甘肃扶贫改革,首先瞄准“关键少数”,消除恋栈“贫困帽”的惰性。2013年,甘肃明确,消除贫困有期限,成效显著的县级党政正职提拔重用,扶贫不力者降职调岗。

  在11月底召开的甘肃省委十二届十四次全委会上,王三运介绍,对2014年扶贫开发业绩突出的8名县委书记予以提拔重用、10名县长转任县委书记,对考核“一般”的3个县6名党政主要领导进行了组织调整。

  今年,甘肃取消了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GDP考核,重点考核减贫增收、生态治理、公共服务和党建。年轻干部“逢提必下”,先到扶贫一线干出实绩。

  干部的紧迫感是“原动力”,更多创新、探索出炉。

  和许多贫困户一样,定西市安定区双乐村人沈永东,过去想养羊没有钱,想贷款没担保,养羊计划搁浅了好几年。最近,他借助村里的互助担保社,到银行1周内贷到5万元,买了10只羊。

  村里的互助担保社,是定西市金融办主导的一项金融扶贫实验。去年,这个村拿30万元做担保增信资金,建起村民互助担保社,资金存入银行后可按1:5比例放大,村里可获150万元贷款额度,供村民使用,而互助社为降低风险,会主动帮银行贴身管理贷款用途。

  在甘肃,仅金融扶贫,就有互助资金、双联惠农贷款、妇女小额贷款等多种形式。为了进一步缓解贫困户融资难,甘肃省今年实施了一期为400亿元的精准扶贫专项贷款,为每一个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提供5万元以下、3年以内、免抵押、免担保、财政全额贴息的信贷支持。截至目前,已累计为23.5万贫困户发放126.3亿元贷款。

  甘肃省财政厅厅长张勤和说:“精准扶贫是难,只要主要领导亲自抓、持续抓就不难,只要干部真动脑筋、真想办法也不难。”

  甘肃省委的决定掷地有声:把全面小康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把扶贫攻坚作为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把精准扶贫作为扶贫攻坚的重中之重,这是精准扶贫的集结号,也是冲锋号。

[1]  [2]  下一页  尾页
编辑:赵燕丹
更多>> 甘肃新闻
更多>> 视频新闻
关于中国张掖网关于张掖大众文化网络传媒有限责任公司联系方式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不良信息举报中不良视听节目举报广告服务友情链接
主管:中共张掖市委宣传部 主办:中共张掖市委对外宣传办公室 张掖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张掖市互联网新闻信息管理办公室
中国张掖网 版权所有 陇ICP证1200057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甘新办 许可证编号:6201026)